
公元前180年,吕后去世后,诸吕之乱最终得到平息。朝中权臣经过商讨,决定迎立刘邦在世时的长子——代王刘恒,成为新一任皇帝。刘恒虽有心推辞,但在几番考虑后,于十月一日正式即位。两天后,他指派舅舅薄昭回到代国,迎接皇太后等人返回京城。三个月后的次年正月,群臣提出立太子一事,并推荐了年龄最大、品行端正的刘启。于是,刘启被立为太子,而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,刘启的生母窦氏被尊封为皇后,历史上我们熟知的窦皇后便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。
然而,鲜为人知的是,刘启并非刘恒的长子,实际上他是刘恒的第五子。而窦氏也非刘恒的正妻,而仅为一名妾室。实际上,刘恒在代国时期,已有一位王后和嫡长子。史书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和《汉书·外戚传》均记载了这一历史事实:“代王王后生有四子。代王未即位前,王后便已去世。等到代王登基为帝后,王后所生的四子先后相继去世。”这一记载表明,刘恒在还未成为皇帝之前,代国的王后就已去世。等到他登基为帝后,这四个由王后所生的儿子都相继死去。因此,刘恒在登基三个月后,才按照朝中群臣的建议,立了当时年纪最大的刘启为太子。
展开剩余74%这一历史记载耐人寻味:刘恒的四个嫡长子(《史记·孝景本纪》有记载称为三个嫡子)竟然在短短三个月内相继去世,这样的死亡速度,听起来既迅速又离奇。史书所言“病死”,却难免令人产生疑问:若真是疾病,为什么恰好是这四个嫡子?如果是瘟疫,为什么其他宫中人员并未染病?若是单纯的疾病,显然也不足以让四个嫡子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丧命,甚至连代王王后也在此时死去。
这四个嫡子的死亡,甚至可能并非简单的自然死,而更可能是人祸。更令人疑虑的是,这种“人为”并不属于普通的后宫争斗,而极有可能是出于政治斗争,尤其与代王王后的背景息息相关。推测代王王后出自吕氏家族,可能性非常大。
汉高祖刘邦有八子,但他实际能影响的婚姻安排,几乎只限于庶长子刘肥。由于刘邦去世时,只有刘肥已成年,因此刘肥的婚事是由吕后全权安排的,且吕后未按传统安排刘肥与吕家女子婚配。然而,吕后临终后,对刘邦所有儿子的婚姻有了更大的掌控力,甚至通过婚姻拉拢和控制其他诸侯王,推动了刘邦第五子刘恢、第六子刘友与吕家女子的婚配。
这些婚姻安排对于刘邦的儿子们来说,并非出于自愿。刘友对吕后并无感情,他更宠爱其他宫中的妾室。王后吕氏因此愤而离宫,前去向吕后告状。吕后怒不可遏,将刘友召回京城,并将他活活饿死。而刘恢同样因不喜欢王后吕氏,宠爱别的妃子,结果王后将其宠妃毒死,刘恢在心灰意冷之下选择自杀殉情。
鉴于刘恒的两个弟弟都与吕氏家族女子结为连理,可以推测刘恒的婚姻安排也大有可能与吕氏家族有关。刘恒出生于公元前203年,而刘邦去世时,他年仅九岁,自然无法亲自掌控自己的婚姻。等到他被封为代王后,虽然生母薄姬随他一同来到代国,但吕后在刘恒婚姻中的影响力极大,刘恒很可能也迎娶了吕氏家族的女子作为妻子。
不过,刘恒与王后吕氏之间的关系似乎较为和谐。若感情不好,怎么会生下四个儿子呢?可惜,无论感情多么深厚,到公元前180年时,代王王后的生命也就此戛然而止。
公元前180年,吕后去世,随即爆发了诸吕之乱。陈平、周勃等重臣联合起来,诛灭了吕氏家族。几乎所有吕氏家族的成员都被一网打尽,连嫁入皇室的吕氏女子亦未能幸免。至于代王王后是否在吕后去世前就已去世,还是因吕后去世而引发连锁反应,我们无从知晓。然而,可以确定的是,代王王后和她的四个儿子的死亡无论如何都显得非常不正常。
究其原因,或许正是因为这四个儿子身上流着吕氏家族的血液,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,这样的血统成了不可接受的存在。所以,一些历史学者推测,在刘恒登基之后,权臣们可能在他尚未立太子之前,逼迫刘恒下令处决了这四个儿子。虽然这一说法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,但也不是不可能。
就像在刘恒即位当天夜晚,历史上记载了“有司分部诛灭梁、淮阳、常山王及少帝於邸”,即刘盈的几个儿子在一夜之间被杀害。这表明当时权臣们并不顾及亲情和血统,出于政治考量,他们不惜杀死了吕氏家族的血脉。至于刘恒四子之死,仍然存在着许多无法解开的谜团,而所有关于这一事件的猜测,都只是猜测而已。
发布于:天津市招财猫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